Dancing with Myself 当身体成为河流——郑聿倩Zoe访谈回顾
文章出处
:LOHAS 乐活杂志 2020年五月号
编辑 文/冰芯 设计 /王瑞 图 /受访者提供
特别鸣谢 /broadcast 播 (作为第三届上海即兴艺术节合作伙伴)提供图片协助
只有此起彼伏的呼吸,音乐好似随光影有了纹路,偌大的房间却静谧非常。人们匍匐在地,或摆弄姿势,空间内某些介质似乎正在发生细微的变化。这是 郑聿倩(Zoe) 在之前未意识到的,一种舞蹈可以给人以如此浓烈的感受―― 像水流经身体,去到人心中的暗处。
从今天起,关心身体
身体其实会说话,人们若向它投去关切,便能觉察那些未曾发掘,却是指向自我深处的信息,只是就人们的社会属性来说,我们习惯于向外探求,往往难以回归自身。
“生活在集体中的我们,幼时受到最多的教育,便是多听话、守规矩,自己的感受没那么重要,也不太习惯于‘倾听’自己。”Zoe说道。但在大学一次偶然的即兴课上,她认识了“接触即兴”。
作为后现代舞蹈中的一员,“接触即兴”由美国编舞家Steve Paxton始创于纽约。这种不拘泥于动作美丑、对错,让舞者自由表达的表现方式,虽被当时推崇细节、审美的艺术圈评为“离经叛道”,却让尚在念大学的Zoe颇为着迷,“作为舞者,你会在意自己身材的比例、柔韧性,但这种舞蹈会让你觉察到身体更多的可能。”
毕业后,Zoe成为了由舞蹈家古名伸创办的古舞团的一名舞者。在这位被称为“亚洲接触即兴之母”的教导下,她习得了“接触即兴”的架构, 也获得了一种更完整的自我认知。 “即兴”前,舞者需要完成觉察的练习:调整呼吸、缓慢行走……感受哪些部位经常载力,或是否酸疼、僵硬。这并非靠单纯的肢体动作,而是学着调用五感去唤醒”身体。她认为,这个过程也像一种自省,“你会开始思考,是否过于在意外界的声音,以及如何将这些关注转向自己。”
当她把这种感受带入舞蹈时,身体突然像被“打开”了。Zoe形容那种感受,“像有一股泉涌,缓缓流经(身体)各个角落。”
“我相信我们身体本身便有这种‘流动性’,你去观察,就会发现还有很多类似的‘声音’。”
这多少契合了“接触即兴”中所充盈的东方色彩:日本合气道、东方禅学、太极推手……后世也将其与身心学(Somatics)相连,似乎较之于舞蹈本身而言,身心是否合一,在“接触即兴”中反而更为重要。人们并不因突破常规的表演才有所获,而是如何了解、觉察,从而寻到合适肢体的表达。
不过,这种打量、觉察身体的方式,某种程度上得益于与你“接触” 的舞伴、身体需要具备出局的敏锐和对当下的反应。“这个过程不单单是‘觉察自我’这么简单。因为本质上,‘接触即兴’仍是一种舞蹈,需要两个人,或是多人的‘联动’。”没有“接触”,这些关乎于自身及他人的体察也无从谈起。Zoe补充道:“所以,我们不能只谈‘即兴’。”
接触即兴(Contact Improvisation), 是“ 基于两个
1/ 在上海徐汇滨江的西岸营地,第二届上海即兴艺术节的工作坊,两位“即兴”者随身体接触、碰撞,进行着一次无声的交谈。(图:王犁) 2/ 寸草舞集的种子学员们在上海外白渡桥下的即兴舞酱。不同时间、地点,无论年龄、职业,自然是最好的舞台。(图:Felipe Dos Anjos) 3/ 第三届上海即兴艺术节现场,由台湾知名舞蹈家古名伸等几位艺术家为观众带来一场名为《绝妙的冒险》的即兴演出。(图:王犁)
接触,一场无声的“流动”
如果说,“接触即兴”没有标准动作,那么,即兴者要做的便是经由 “ 接触”形成即兴动机,在感知彼此身体的状态下互动,从而成就其舞蹈。事实上,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或是一种刻板印象,认为接触只在情感交流的时刻。
“但真实的交流,一定发生在两个平等、自然的身体之间。”这是“接触即兴”最重要的一面,人们必须摒弃杂念,忘掉性别。正如Zoe所说,
接触的本质不是带有目的性的碰撞,而是聆听、跟随对方的身体,“将自己想象成一条河流,感受‘水’在体内流动。”
譬如当把自己想象成水流时,你是溪流,也是瀑布;当把这些想象用在同另一个身体接触的过程中时,你实际上在与另一条河流相遇,“你的肢体是柔软且放松的,当你感受到这些‘交会’的时候,你会感受到一阵暖流。”身体也会自然地产生不同的动作以表达这份感受,“那时起,你便开始忘记性别。”
但另一方面,这种靠身体“流动”达成的交流也在考量人的本真。“你需要慢慢卸下一些里子或面子的东西,如果你武装起来,那很难有人能靠近你。”对此,Zoe补充道,“这个过程考验的并不仅仅是洞察力,而是当舞者开始思考如何破除杂念的束缚,越过自我心理的藩篱时,他们是否有突破,或是自洽的勇气。”
“这种张力是非常强的。”有些人会直接崩溃,或嚎啕大哭,或尖声咆哮,“有些人经历过后坚持了下来,有些人则暗自离场。”
直到现在,Zoe也很难获知这些失控的缘由。“有些感觉,你可以忽视它,却不能否定它,但至少,这个空间在那一刻包裹住他们‘分离’出的这部分‘自我’,又或是因为舞者间彼此共享着某种顽强、独立而相互依赖的关系,以至于有人认为是这个空间内某些介质发生了变化。”坊间常有人把“接触即兴”看作一种舞动治疗方式,和心理疗愈画上等号,譬如有心理治疗师借用一些“接触即兴”的觉察练习帮助个人发泄情绪,或是修复两人或多人以上的关系。
但实际上,“接触即兴”所表现出的人的挣扎、逃离,在作为舞者Zoe的眼中,更倾向于是在接触中的必经过程。因身体的记忆同时也有暗礁,有些东西长期堵塞在那,当人们想要开发其更多可能性,或是与他人达到更“密切”的流动时,便需要一个“疏通”的过程。“可能这也是大部分人眼中的‘疗愈’力吧。”Zoe如是说。
人人皆可舞
三年前,因着“身体想要找人一起跳舞”,Zoe在上海寻找与之契合的团体无果,于是开始自己组织活动,认识了一群“即兴”和“接触即兴”的爱好者后,她创办了
寸草舞集Inchdance
,开始筹办上海即兴艺术节。
“即兴”的训练让Zoe在表演、创作和教学上有了更多不一样的想法。目前,她专注于针对小孩的创造性肢体开发(Creative Movement)的教学。因为对孩童而言,用身体去碰触、调动五感感受人与环境,其实是再寻常不过之事。她想保护那种“感知力”, “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赋予身体的限制愈来愈多,感受力也会渐渐地钝化。”Zoe说道。
但“接触即兴”中,所有人都可以跳舞,每个人可以寻找不一样的东西,舞蹈带给人们的感觉也会不同。“大家用身体而非语言去认识一个人,这种较于现世网络、虚拟更为真实的交流,也会让人与人之间产生更深刻、有趣的联结。”
如今,“接触即兴”也在不同城市生根发芽。来自北京的“接触即兴”BJCI,为中国带来Touch接触即兴艺术节,每年都将在各大城市巡演、授课。在杭州、成都、广州等地,这些关乎更深层次的交流正在“发声”。也许,这种发自身体,却归于人的交流、精神疗愈的舞蹈,其积极性又进一步地促进了个体的自洽与向外界的索取。
“对于我们平常人来说,就是新的感知。“即兴”的表演没有“经世”之用,但对于大部分进行中或参与过的人而言,却流淌着生命力,这或许也与人的真性情有关。
正如“接触即兴”的创始人Steve Paxton所言,“接触即兴”的核心不仅仅在于了解自己,不要求自己什么都去做好、做对,更多地听从身心的感觉,也在于“待人若己”,看见自己,只有先看见了自己,才能学会接纳他人。
说到底,这才是“人人皆可舞”之于常人真正的意义。
Point
创造时间与空间来观察重力如何影响我们的器官、肌肉和骨骼。
2/ 接触的流畅性 Flow
去寻找方向,改变平稳的状态 ;去移动,生命之舞便在这种力量的交流中诞生。
3/ 身体结构 Structure
没有稳固的河床,动态的河流就无法穿行,同样,我们的身体元素也需要坚固的结构实现流动。
第一届上海即兴艺术节 (图:王犁)
1
10
伏
工作坊安排
10月4-6日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10:00-13:00 工作坊
13:00-14:30 午 休
14:30-17:30 工作坊
10月4日 Heim
20:00 - 22:00 导师公众讲座及表演
*所有报名工作坊的学员可免费参与
10月6日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19:00 - 20:00 导师及学员成果展示
20:00 - 22:00 舞酱 Jam
*所有报名工作坊的学员可免费参与
活动费用
10月4-6日 三日工作坊
全价 3680元/人
早鸟价 2780元/人 (9月25日前报名)
*工作坊期间为所有学员提供午餐一份
10月6日 19:00-22:00 舞酱及展示 99元/人
本次活动特设 奖学金名额 2名,1980元/人,面向需要经济支持且长期实践CI的舞者,需保证全程参与工作坊。有意申请者请联系「SHCI小助手」,并提交你的个人资料及申请理由,将在9月底通知获得名额的伙伴。
所有报名三日工作坊的伙伴,可免费参与4号晚上的讲座、6号晚上的展示和舞酱,前 20 位报名者可获赠寸草春秋舞蹈上衣一件。

更多详情: 10月4-6日 「生存即关怀——关于接触即兴的身体对话」上海国际导师工作坊
Ong访谈片段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接触即兴?
希望透过舞蹈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发现身体的美好。并致力于创作、演出、推广现代舞、即兴、接触即兴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