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分享 | “身心学”:第三人称的自我观察
0 1
提到
“身心学”
,有人会觉得这个学科离自己很遥远,但是提到
“身心合一”
的概念,大部分人都能或多或少聊上两句。早在中国古代就有贤能雅士
对身体本体进行探讨
,老子曾在书中写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诸如此类的观点还有《淮南子 本经训》之“天地宇宙,一人之身也”、王夫之《尚书引义 卷四》之“即身而道”。简单来说就是
万物一体,身心合一
,相较于西方早期的“二元对立论”,中国古代哲学早已经达成了共识,
身体(body)与心智(mind)之间存在和谐统一的关系
,身体不再只是一副皮囊而是承载人类灵魂的有机体。

02
回到一开始的概念,什么是
“身心学”
?身心学(Somatics)是一门
探究身心关系和领悟身体智慧的经验学科,重视内在经验的体会和反省,以探索人体觉察、生物功能和外在环境三者互动关系的一门艺术和学问
。Soma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完完整整、活生生的有机体。虽然在中文词典中都翻译为身体,但是与英文中的physical body有明显的区别。Soma是指含有阴阳两面,具有心性的活体,而非一具承载内部器官的媒介。因此在汤姆斯.汉斯(Thomas.Hanna)创办的身心学中Soma是一种存在于当下自我感知和自我觉察的状态,强调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点,进行自我内在反省,其深入自我的觉察过程已经成为
身心达到和谐统一
的重要途径。

03
那么题目中的“第三人称的自我观察”究竟是什么?它是 身心学中自我觉察的一种方式 ,在这里第三人称的自我观察并非与传统的第一人称视角相对立,亦或是以西方科学研究角度中看待人体现象时所要求的绝对的标准化、客观化,或完全不涉及第一人称的观点,而是心理学中“镜我”的一种概念, 脱离本我站在外部观察自己 。
在Elena的课堂中她要求学员在即兴过程中从一种运动过渡到另一种运动时,进行短暂地抑制。在抑制过程中,身体和意识有一段极为短暂的分离,而这种分离就会让大脑产生新的想法从而使我们能够去把玩自己的下一个选择。 “我们去对抗我们的反应\默认的选择,尝试去把玩我们做出的选择,并给予更积极、更有趣的回应。” 在这个过程中,会让人的大脑在跟随身体的转换中不断思考,从而使身体和大脑之间形成更强大的连接。在这种初次转换中也有人会感到不适,例如在即兴过程中失去应有的节奏,或是觉得大脑有些延迟,而这些问题在后期反复的训练中得到了解决。

*Elena的课程来自“2021每遇舞蹈暑期七上八下名师营”
04
为何要进行 第三人称的自我观察 ?很多即兴舞者舞动即兴到后期时会发现自己一直在做一些重复性的动作,却脱离不了自己的惯性。而在即兴过程中进行第三人称的自我观察则能拥有 更多的选择 ,可以选择随从自己的身体,也可以跳出定势重启一个新的方向, 将身体带入到一种未知的模式中 。同时第三人称的自我观察在身体与意识的断开与连接之中,能够刺激大脑更敏锐地捕捉到 肌肉的感知 以及 行为的预判 ,以旁观者的视角观测自我的行为,在觉察新选择的行为过程中让 外部感知与内部感知形成更加紧密的连接 ,在这种紧密地连接之中以更加有趣的方式回应自己的下一步选择,让自身的舞动产生一种趣味性。
文章最后,分享一段Elena老师曾在课堂中分享过的话:
“I think that we are doomed to have to look at what we do. And we’re less [doomed] if we can look at it long enough to be able to derive interesting material out of it. So, stand around.”
—Steve Paxton
我认为我们注定会去关注我们当下正在做什么,如果我们太过于专注,那么一些有趣事情就会与我们失之交臂,所以站起来,环顾四周。 (打开自己的关注范围)
——琬琬的身心学系列
*参考文献:
《身心学的意涵与发展之探究》
《舞蹈身体语言学》
*文中照片由Elena老师提供
更多关于身心学的课程与实践
每遇周课——秋季学期身心即兴
早鸟
优惠中
戳图片了解详情

👇更多课程咨询, 请扫码添加客服
咨询时间:上午9点-晚上9点
线上课程合作单位
「每遇
舞蹈MaiOuiDanse」
当代自教育平台,传播MO体系的身体与生命观念
链接国际一流师资,推动国内舞蹈教育的发展。
将陆续推出养分丰富的高品质、高价值课程与系列活动,敬请关注


点击 “分享” 和 “在看” ,让更多的朋友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