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 | 皮娜·鲍什 PK 崔莎·布朗 —— “为什么动”与“怎么动”的C位之争
皮娜·鲍什:1940 -2009 (图左)
崔莎·布朗:1937 - 2017 (图右)
两位同时代的现代舞里程碑式人物, 前者在德国兴起了舞蹈剧场, 作为现代舞史上一颗动人的星星,她是无数舞者的初心。
后者作为后现代舞领军人物,创作了大量观念性作品。打破了舞蹈与生活的壁垒,找到一种纯粹、本体的身体运动方法,将这种全新的运动方式注入舞蹈之中。

我们可以再回顾一下两人的经典舞蹈片段。
皮娜代表作之一《穆勒咖啡馆》中的皮娜片段
崔莎的第一个女子独舞编舞作品《watermotor》

这 是 两段 具有 绝对 标志性的 舞蹈 —— 从完全不同的 两个 方向: 精神表达之强度与身体语言之深度。
皮娜。我们看到那悲伤,几乎从她消瘦身型的凹陷中渗透出眼泪。 强烈的悲剧色彩流淌在她的白色裙摆周围。她什么都不用说,什么技巧也不必做,她的身体已经是叙事本身,她的神态已经触动你情绪的泛滥。
正如她自己的名言 : 我不在乎人如何动,我在乎的是人为何而动。
而她自己,则是 “因为悲伤而舞蹈”。
崔莎。 完全不同的方向。 我们看不见喜悦或悲伤,看不见情感,只看见身体。
我们看见清晰的运动
和身体
的
细致表述
;
看见
精力在专注与松弛之间的平衡
;看见
自然、清澈、理性的动态
,
内在的物理结构、动
作
的发生次序,
节奏与质感的转化。
我们看见的是身体最纯粹的样子。

她们可以作为 “为什么动”与“怎么动”两个方向的代表。 当然,好的作品两者兼具。 皮娜的作品并没有丧失她的形式深度,崔莎的运动方式本身也表达了她的价值观指向。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问, “为什么动” 与 “怎么动” 谁是更重要的?
皮娜作品

笼统而言, 我们可以说 “为什么动”指向的是精神表达之强度。 风格如舞蹈剧场、舞踏等,艺术家如皮娜、玛姬马汉、帕帕约安努等,呈现出强烈的个人风格、情感、精神性。 借助服化道 整体的表现内容。 可能跟素人演员合作,有去舞蹈化动作的倾向。会涉猎、跨领域到戏剧、美术、文学等领域。 因为对他们来说,“为什么动”是最重要的。
帕帕约安努作品
“怎么动”指向的是身体语言之深度。 风格如先锋派、放松技术、“纯肢体”等,艺术家如坎宁汉、崔莎、安娜特蕾莎 等, 倾向于干净的呈现身体自身,要求对身体的了解和控制能力,选用完全紧身或仅仅是穿着很舒服的衣服。通过对多余信息的剥离,呈现身体本体的运动。音乐也可以不要,舞台尽可以干净。 他们想让你看的,只有身体。
崔莎作品

这个问题可能可以迅速把你身边的人分成两个阵营。
稍加思索,你能想到你的老师、同学,编导、观众都将分成这样两派
——相对更强调精神表达,或更鼓励纯身体表达。
崔莎作品
有时候我意识到 自己的 “双标”: 面对舞蹈作品, 我会对身体语言和形式深度更挑剔,它会在更大比例上影响和决定我的判断。 而看其他 领域 作品时,我 通常更偏向于精神表达强烈的作品,能更 “宽容”的接受能量和感情的传递,认为这才是表达的核心。
这时候我会想,到底是我舞蹈专业的经验与知识让我看到了更多一般观众看不懂的内容,还是某些审美规则影响了我接受与感受的能力? 只缘身在此山中?
安娜·特蕾莎作品
“专业”的身体,很容易陷入一种对身体的迷信和自恋,一些规范的专业规则轻易就统一了审美。 我们很难再拒绝绷脚背,抬腿就做控制,甚至每次情绪到位时都用同一个大技巧来表达。
素人作品可以看做一种未经规训的表达。它们的作品往往没有上述这样的情况,看起来单纯、干净、感情充沛。但是似乎存在着一定的上限 ——好像它就只能永远停留这个层面上,而不能再从中学习到什么其他内容。
皮娜作品
选择 “为什么动”,我们更关心内心催动我们起舞的那个感受,它可能是创作得以存在,舞蹈得以发生的那个必须、唯一、根本的原因。 它可能是整个学习、创作的起因和目的。相比之下,技巧或某些专业的要求都是完全次要的。
选择 “怎么动”, 当你获得 足够强的身体能力时,当你 能 清晰 自觉 自己的身体细致的运动方式时,身体本身已经能给你足够美妙的 生理 与心理 体验 。 身体说话的声音就足够 动听 了,这是纯粹的身体语言可以触及的深度和形式力量。
崔莎作品
对表达来说,精神上的表达是跨界共通的。我们被更强烈的表达所触动。
对舞蹈专业来说,专业 ——就意味着向身体本体的深度进发。
这里可能没有标准答案。不同的身份、性格、经历,我们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玛姬·玛汉作品
所以精神表达 PK 身体语言,“为什么动” PK “怎么动”,谁 是你心里最重要的 C 位呢?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MaiOui平台 “口袋三原色” 暑期名师课,8月课程正在上线!
错过了7月课程的小伙伴,没关系!我们有 清晰的课程回放 ,和 详细的课程内容讲解!
扫下方的二维码,来获取更多的上课详情吧!
合作平台
「法国MaiOui无需舞蹈艺术」
当代自教育平台,传播MO体系的身体与生命观念,
链接国际一流师资,推动国内舞蹈教育的发展。
将陆续推出课程与系列活动,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