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CI <Beijing Contact Improv 北京接触即兴>
欢迎来一起跳舞!Join us! Let's dance!
接触即兴社群联动
CI Sharing & Gathering
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及大理五地进行。在国庆假期的一周,北京接触即兴
BJCI
将首先开启这一联动,通过接触即兴密集课程,主题工作坊,实验小组、潜动谱、舞酱、动中觉察、沉思式舞蹈实践等丰富的架构,特邀国际导师将与本土的实践者们一起,
向内—向外
,深入探索“接触即兴”(Contact Improvisation)这一开源形式的实践内核。
《Caught Falling》(Nancy Stark Smith)开篇中提到:(上下滑动观看)
“从早期的美国东岸传播至西岸,接触即兴开始遍布全球,在不同的工作室、学校以及艺术中心里发生。成千上万的人开始去体验这种“动作中的共享时刻”,并且通过教学,通过直接的身体上的切磋,或者仅仅是通过所见到的一个范例去传播它。成千上万的人表演与示范接触即兴,并且把这些实践成果作用于编创;作用于舞蹈训练;作用于与儿童、老年人、残障人士的相关工作,治疗,视觉艺术,音乐,教育,环境工作,社会运动等。与此同时,成百上千的新练习,舞谱,理论,文章,原理,形式以及表演都被不断的创造出来。教授接触即兴并没有正式的资质证明;课程体系在全球众多工作室中被不断的建构与重新建构,而接触即兴对现代舞与后现代舞在编创与表演上的影响则是世界范围的。
尽管对于接触即兴在各领域的应用在持续扩张,这种实践形式自身的传播与发展也在进行着——通过课堂、舞酱,也通过搭档与搭档之间,身体与身体之间。”
2023年,为全球接触即兴发起第51年,距离北京接触即兴社群的发起也超过10年,重新阅读接触即兴发起人之一Nancy Stark Smith在《Caught Falling》一书开篇的这一段。相信不少本土的CI实践者都已经历过,接触即兴作为一种开源的实践形式,它的开放与包容使得它能与其它领域轻松融合,而这种形式自身的传播与发展也持续在进行着。
分享,不是将已知的概念和技术向外传播,而是带着流经在身体里的动作、觉知与外界去接触碰撞,去探索两条通道:一条向内,从自身出发,带着好奇去探索一个空间、一些可能,再次回溯接触即兴流淌过的数条小径,回到源头,重新向自身发问;一条向外,与更多的不同对话,与更多的人群接触,以开放的路径探索可能性,链接生成多彩图景。
向内
:从身体出发、自发探索,接触即兴的发展与流变
向外
:与他者对话、社会关怀,接触即兴的跨领域链接
本次社群联动,BJCI将邀请
Anjelika Doniy
(俄罗斯,接触即兴的初代前辈)、
Nitipat Ong Pholchai
(泰国,跨领域CI实践者)、
BJCI导师组
、
Viktor Schramek
(斯洛伐克,资深CI艺术节音乐演奏家)等诸多不同色彩的实践者:
-从漫长的接触即兴实践与教学经验去深入地理解接触即兴自身的发展与流变;
-以多元丰富的实践分享接触即兴跨领域链接的具身经验;
-从本土教学与实践、自身创作与社会实践不断发问,探索非传统意义上的系统性学习模式与发展本土教学背后的内在逻辑;
-探索即兴音乐作为身体之外的身体节奏与韵律,其与接触即兴之间相互独立又共存的关系。
图均来自
BJCI接触即兴常
规活动
图2、3、5 ©️ann
*
晨
间练习交替提供费登奎斯及沉思式舞蹈;
上午为密集工作坊和潜动谱,有助于所有阶段的练习者从中收获新知;
下午为主题工作坊、lab实验室及丰收;
晚间有不同主题的舞酱,并穿插音乐工作坊、表演及潜动谱讲解。
*
课程空间外将设有阅读区域,提供CI相关阅读材料。课表涉及的课程术语详见下文“背景知识参考”。
Divine Trajectories of the Body
(Anjelika Doniy,安捷莉卡·多尼,俄罗斯)
为了感受到当下身体的奇妙所在,我们需要迈出一步,做出一次跳跃,怀着对自然运作方式的好奇。
我们既是芥子也是须弥,以两种途径探索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的交参运转。于生发时与之相合,并让它们在我们的身体中、在空间中、在舞蹈中展现。我们可以如巫傩一般,摇摆、振动、舞出动物性的力量,让元素与元初之力流经我们的身体。本次工作坊的练习有关身体的照护,动作的奥秘,以及表达与交流。
(可滑动图片阅读详情)
以下是一些可以进一步发展我们的舞蹈的方向:
• 发展身体中心和四肢之间的协动,感知身体的整体性
• 运用对三维空间的意识,将螺旋运动融入到我们的舞蹈中,认识到空间的层次与变化
• 打开对身体倒置状态下的意识与兴趣,并将“背后的空间”融入到舞蹈当中
• 学会放松,释放身体的紧张,了解身体的张力状态、流动与倾倒的能力,把移动中的身体当作一种重量的运动
• 进行小舞蹈”的练习
• 关注接触点的意义和应用
• 将创作和即兴融入到舞蹈当中
• 关注接触点的意义和应用
• 将创作和即兴融入到舞蹈当中
我将选取其中一个方面——“将自我发展为一个三维移动的螺旋体”,作为探索的重点。
螺旋不仅是身体的形态,无论我们有意识与否,周围的空间也在旋转、翻转、滚动。我的同伴的身体也是如此,在旋转当中,我将其邀请到我的游戏与运动当中,向ta展示我的运动方式,同时也学习ta的方式。
螺旋也在群体中发生。“舞酱”将身体卷入运动当中,以漩涡、飓风、蜗牛螺壳般的形式发生,或是像葡萄的卷须一样为人们提供攀缘的支持。
近期我开始研习身体整合与运动疗法(Integrative Bodywork & Movement Therapy, IBMT)。我很好奇我们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的,从出生之时到我们舞蹈的当下。
在螺旋主题的课程中,我将通过身体工作的方式带领意识进入流动状态,让身体打开新的轨迹——通过呼气的方式释放,让厚重的边界与隔膜慢慢消散。
通过细致而有意识的探索,我们将在螺旋中打开更多托举的可能性,更加精准地调整身体的状态与力度。
我们将以足为手,感知我们在空间中的运动方式,以旋转来支持身体,运用地板与空气的支持,以实验的方式在不同高度上整合新的路径。
我们将与伙伴、小组一同探究轨迹的兼容性。通过一次次螺旋来找寻或离开彼此。我们将根据空间、时间和地点之间的关系组织创作,来进入接触即兴的练习。我们将探索注意力的变化,理解运动的原则,培养我们在混乱中保持清晰的能力,并发展我们在明确框架中的自发性与能动性。
研究是接触即兴创作的必要条件:
• “ 存在于此”意味着什么?
• 童年的部分去哪里了?
• 什么是空的空间,什么是密的空间?
• 我们如何知道哪里是上、哪里是下?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希望营造一个共创的环境,一个可以与自然平衡相处的实验场,来发现身体的奥妙,通过清晰的方式引导我们打开身体本然的轨迹,并随之舞动。
孩童与世界第一次建立关系是从拥抱开始的。进入舞蹈最纯粹的方式就是如同一个拥抱那样发生,接纳我们的想法、身体限制与恐惧。我们将拥抱自己,扩展我们的运动范围、舞蹈轨迹,以及我们对自己的感知。
作为一名老师,我对运动和意识的研究较为擅长。我有一种观看舞蹈与世界的方式,喜欢从一段丰富的舞蹈当中看到充满事件的小世界,也从一个充满生命力量的广阔空间来观看一段舞蹈。我喜欢创造一个地方,让生活与舞蹈相遇,精神和物质交融。我们开始了悟一些不总能用语言来描述的事物。仿佛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秘密一样。
Dancing Space and Time: the Poetics of Embodied Physics
(Nitipat Ong Pholchai,尼提帕 · 波尔柴,泰国)
这一工作坊以包容性/无障碍性为前提,欢迎对接触即兴采取艺术和/或现象学方法有好奇心的初学者和经验丰富的从业者参加。因为拥有物理学、教育学、社区舞蹈、接触即兴表演、性别多元行动和无障碍艺术等交叉学科背景,Ong的目标是将其对身体、生命艺术和社区的好奇心融入到这个通过运动进行体验式学习的系列课程中。工作坊将为个人反思和集体分享/收获提供充足的空间。
(可滑动图片阅读详情)
-空间是空的还是充盈的?
-我们的身体如何创造空间?
- 我们如何相互遇见支持并创造 "可能性 "空间?
-我们如何体验生命里的时间?
- 你的舞蹈对你意味着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共同分享彼此间的舞蹈?
参与者将在引导下围绕这些有关空间和时间的问题进行身体探索。通过对身体感知的调整,我们希望发现其与生俱来的自由之舞,这可能只是关于我们如何才能 "真实地相遇"--与我们内在的动物、与另一个身体、与其他自然以及此时此地存在和可用的任何其他事物相遇。
触碰是一种关系。触碰是展开,是给予空间。心灵可以帮助我们注意到空间的形成,就像创造它们一样。而舞蹈则是将这一切转化为一段具体化的旅程。
你可以期待与他人相遇的空间,期待更深入地了解自我的空间,期待快乐舞蹈的空间,期待恢复活力的休息空间,期待与他人进行有趣的互动学习的空间。
本工作坊中的练习来自以下材料:
- 小舞蹈、滚动、惯性、动量、流体运动中的螺旋和触摸纹理等经典接触即兴运动原理。
- 绘画、书写、记谱及其人类学意义,包括接触即兴先驱南希·斯塔克·史密斯对具身表达绘画实践的研究
- 无视觉仪式,这是Ong与一位泰国视障舞者的舞蹈研究,关于对空间-身体的非视觉认知,以及作为包容性疗愈仪式和多模式交流的舞蹈。
坠落,是接触即兴语境里很重要的观念,如何顺应物理法则进入地面几乎可以是CI在某种意义上的“基本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跌落是否意味着失败?人们往往过于注重如何飞起来,乃至如何奔月,也许反而忽略了决定着如何起飞的坠落。
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游戏去实践安全着陆六英寸理论,柔软的跌落、无惧的跌落、玩耍般的跌落、以及跌落后动势的延续、作为飞翔的起点的轨迹…在Lab主题实验室里,BJCI导师组将为大家营造一个安全的跌落环境,探索在如何尊重个体身心边界的基础上去冒险。
(Viktor Schramek,维克多·施拉迈克,斯洛伐克)
我们将探索如何通过身体来听声音,同时跟声音一起表达与创作。维克多希望人们在这段旅程中玩得像个孩子,忘记时间。
维克多的演奏核心是专注于当下的能力,既是严肃的,但又有孩子般的顽皮品质。即兴创作是个为大家展开游乐场的理想环境。除了从小接触过的鼓和各种打击乐外,他还喜欢用“非音乐”的日常用品,如厨房用具、垃圾或自然物,来创造全新的声音景观。致力于突破听众的界限,并超越音乐家个人的期望,他的每一场演出都是原创和独特的体验。在课程里我们将会体验到他应用音乐和声音的方式。
地址:房山文创基地 B座3015室 (地铁长阳站附近)
*
房山文创基地紧邻九子河湿地展示区及房山新城滨水森林公园,自然气息浓厚。园区内有大面积绿化、艺术空间、火车餐厅、咖啡酒吧餐厅、足球场及长阳音乐主题公园等。
三日全价2280 早鸟1980
六日全价4180 早鸟3480
单日价850 9月中旬视情况开放
*
如有住宿需求,可在报名栏填写住宿选项,主办方协调园区内“艺术之家”酒店团购,参考价格:舒适双床房 320元/间(可选择单人独享或双人拼房共享),国庆假期房源紧张,价格有可能浮动,住宿需求征集9月15日截止。
房间环境参考
*
早鸟报名截止至9月15日,活动限额35人,住宿为园区内“艺术之家”酒店,住宿为可选项,9月15日截止征集,先到先得。
*
友情提醒:自定住宿建议提早预定,避免国庆房源紧张
*
社群联动适合任何程度的身体习练者、对身心探索感兴趣的人
*
请着柔软衣物出席,建议自带水杯
*
扫码报名,报名成功,请加BJCI小助手,有任何疑问都可咨询小助手
本活动开放奖学金名额2名,面向需要经济支持、准备长期实践的CI热爱者,须保证全程参与,学费减半,食宿原价或自理。有意者请与小助手联系,并附上个人介绍。将在9月中通知获得名额的小伙伴。
安捷莉卡·多尼(俄罗斯)Anjelika Doniy
安捷莉卡·多尼是一位即兴舞者,编舞家和老师,专注于接触即兴。
在圣彼得堡高等文化学院正式学习编舞、芭蕾舞和其他舞台艺术 5 年后,她作为剧场编舞工作了 10 年。
“1997年,我参加了维也纳的Impulse Dance舞蹈节。在那里,我看到了CI的奇迹,看着史蒂夫·帕克斯顿在舞台上,飞进安德鲁·哈伍德的工作室,那里有大约70名舞者互相翻滚。这太不可思议了,地球正在变得生机勃勃。我看到了我的梦想的实现,即世界从单一与许多之间的联系、互动、和谐中成长。这是一见钟情的爱。从2002年开始,我开始在俄罗斯主持第一次舞酱和CI研讨会,
并于2006年至2010年在莫斯科发起了国际接触即兴表演节。
我的教师之路始于一个为初学者设置开始的漫长工作坊之旅。我喜欢引导人们跳舞,用他们自己的身体,唤醒已经存在于身体内的东西。我喜欢用身体的秘密给长期跳舞的舞者带来惊喜,就像打开熟悉的舞蹈进入新空间的小钥匙一样。今年,我跟随综合身体和运动疗法研究所的一个项目,深入到身体和它的解剖结构,触摸细胞,通过肚脐呼吸,并在我的实践中使用这些资源。
我对接触即兴领域中有自己特别的兴趣点——明晰,在实践中践行这样的清晰,诚实地对待我如何在重力空间中移动我的重量。我会把注意力放在让个人主观性的舞蹈让位于顺其自然。”
她很感激跟很多老师的见面并与他们一起学习,如Regine Chopinot, Steve Paxton, Nancy Stark Smith, Danny Lepkoff, Benno Voorham, Lisa Nelson, Esther Gal, Yaniv Mintzer, Martin Keo 和其他许多人。
从初学者到专业舞者,安捷莉卡·多尼面向不同程度的习练者在世界各地开设了200多个讲习班。她的教学植根于多年来习得与传播技术技巧的工作,以及同样漫长的冥想和正念练习。她将它们融合成生命之舞,接触即兴表演。
https://anjelikadoniy.com
尼提帕 · 波尔柴 (泰国)Nitipat Ong Pholchai
来自泰国曼谷的舞者、物理学家和教育者。他在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物理学,在旧金山湾区生活期间爱上接触即兴。2014年回到泰国后,Ong一直积极推动身心教育和接触即兴,工作与合作的舞蹈群体跨越亚洲和欧洲。他的作品探索舞蹈与无视觉、新兴合作、社会编舞、媒体写作、多元性别生态和重症监护实践等交叉领域。他因舞蹈研究和记录材料《无视觉仪式》("Blind Rituals")被更多人得知,也因此获得东南亚编舞家网络和亚洲文化理事会奖。
BJCI(北京接触即兴)联合发起人及导师、 Touch 接触即兴艺术节联合发起人、CI舞者、剧场创作者。
专注身心学探索,以教授接触即兴及费登奎斯方法为主。近年来关注个体的本体觉经验与生存情境的联动关系,尝试与不同身心背景的群体一起工作。主要导演作品《局》、《谬小姐》、《抠像》、《分·身》。主要CI教学经历包括:BJCI常规课与工作坊、Touch接触即兴艺术节、大理接触即兴艺术节、泰国清道“Towards”CI51接触即兴研讨大会等。
BJCI(北京接触即兴)导师、舞者、编舞、恐龙与鲸舞动与创作实验室主理人之一、北京舞蹈学院硕士。创作与教学方式持续受接触即兴的深入影响,关注身心、自然和人的连接,探索自发性的身体运动与当代舞蹈、剧场与表演的连接与思考。同友人在不同社群分享、探索以及学习如何与不同身心背景的人群一起工作。主要导演作品有《鲸落》、《平行之间》、《摔在地上的世界》。
BJCI(北京接触即兴)导师、创作者,身体探索者。现居北京,曾为北京现代舞团驻团舞者。2016年,开始与古佳妮合作,深入十口无团的创作及呈现(《迁徙》、《插销》、《右一左一》等作品),为十口无团组织者之一,2021年发起和组织“交叉计划”。基于多年的表演经验,在教学以及多重训练的方式中,以身体为通道去觉察日常生活的现象,并致力于动态的探究。有感于人的连接和有机的身心方式,近年深入北京接触即兴社群,并作为CI常规课的导师。疫情后,与朋友自发形成一个常规的身体实践研讨小组——“周四下午”,以即兴、身体哲思、身心觉察为基础,关于觉知与创作,延伸至生活。
BJCI(北京接触即兴)导师、戏剧演员、CI舞者、城市身体游牧计划成员,近年尝试运用各类媒介进行创作。2018年成为BJCI(北京接触即兴)的成员之一,参加过2020年印度goa接触即兴艺术节、2023年Towards Thailand contact improvisation conference。2021年起,开始尝试CI的教学。
“我爱上了通过这种非语言的方式和别人交流,打开更多触角探索真实,享受接收和分享探索自我与他人的过程。”
BJCI(北京接触即兴)导师、CI实践者、瑜伽实践者。爱阳光,爱笑,爱人,爱自然。儿时5年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后活跃于健身教育领域,以不同形式持续服务于人…曾服务于nike,adidas,lululemon等多个运动品牌,作为中国团队中的一员外出交流学习......是母亲也是孩子,出于对人对生命与关系本然的好奇,开始身体与关系更深入的探索。
维克多·施拉迈克(斯洛伐克)
Viktor Schramek
打击乐演奏家,有着丰富的与接触即兴艺术节合作的现场音乐经验,目前定居在中国台湾。曾在斯洛伐克布拉提斯拉瓦音乐院接受古典音乐训练,2009开始在捷克布拉格著名的VOS Jaroslav Ježek Conservatory向Martin Sulc(师承Ed Thigpen)学习爵士乐。在校期间表现优异,曾加入由著名爵士钢琴家Milan Svoboda领导的KJJ Big Band世界巡迴演出,如亚洲各国。Viktor 不仅在爵士乐上基础深厚,也多有涉猎其它音乐风格,
16岁起即以职业音乐家的身份加入犹太音乐乐团Pressburger Klezmer演出,足迹遍布全欧洲;2010-2015年加入古巴乐团LA3NO CUBANO、巴西击乐Batucada乐团、民谣乐团GONSOFUS等;2016年起定居台东,曾与许多著名原住民歌手合作,包括以莉高露、巴奈、巴赖、阿努、马格拉海的改硬等,也曾与布拉瑞扬舞团合作。
什么是接触即兴 ?
接触即兴 (Contact Improvisation) ,作为后现代舞蹈的一种,强调在动态中感知身体间的对话,探索动作中的“共享时刻”,主张人人皆可舞。
接触即兴起源于70年代初的美国,其创始人史蒂夫·帕克斯顿(Steve Paxton)受到日本合气道、东方禅学、体操及太极等影响,发明这一新的舞蹈形式。
作为舞蹈界的异军突起,接触即兴有着“运动舞蹈”(Sport Dance)的別号,强调使用日常生活的动作和纯肢体性的表现,对待肢体动作和创作结构具有极强的民主性。这种发生在运动与流动之间,有关身体力学的对话是人类与彼此间最生动的相遇。
什么是舞酱?
舞酱(Jam)就是一个自由活动空间,让大家一起共舞,不论身体背景与经验。舞酱开始时可能会有个带领者引导大家轻松地活动和互动一下(大约10-15分钟)。之后,大家可以随意地和自己、和其他舞伴去玩、去舞动、或者在一旁观看。
舞酱希望能共同营造一个自由、开放、平等交流的舞蹈空间,保护自己,照顾他人,持住空间,维护环境,以舞会友,用肢体去探索,去交流,多聆听,认识新的自己,认识新朋友,自由感受,诚实交流,放下你对他人和他人对你的期待和预设,可以随时进入一段舞蹈和对话,也可以随时离开一段交流,时刻有机会回到自己,做出适合当下的选择。
什么是潜动谱?
潜动谱(Underscore)是由Nancy Stark Smith(全球接触即兴创始人之一)发展出的一个详细格式的舞蹈即兴结构。它自从1990年被提出后一直在演变,现已在全球范围被实践。
潜动谱是将接触即兴融入即兴舞蹈实践更广泛领域的工具,它有二十多个阶段,每一段都有名字和形象象征,为舞者提供一个大致的地图。这一实践通常持续三到四小时,以充满动态的状态进行,这些状态包括一段长时间的非常微小、个人化、甚至是安静的内心活动,和其他时间的更高能量和更多互动的舞蹈。在球形空间中,独自或与他人一起跳舞,个人变得更加轻松,在即兴时整合动觉和对创作的关注。它允许全方位的能量和身体表达,体现一系列形式和不断变化的状态。它的实践练习是熟悉常见的但不可预见的。
什么是费登奎斯方法?【动中觉察】
费登奎斯方法(Feldenkrais Method)是一套能够改善身体动作与身心整体运作功能的教育系统。它结合东方武术、儿童发展、解剖学、物理学、生物学、生理学、语言学、运动学、神经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等,能够帮助体验者避免或改善疼痛并发展出新的动作方式。
动中觉察(Awareness Through Movement)®为费登奎斯®的多人课程,每节课时长在 45-60 分钟左右。动觉学习的过程是通过动作探索去寻找自己对于某个动作“问题”的“解答”。学生们通常都会惊讶于这种由神经肌肉系统重塑练习而带来的快速、清晰的改善!
【什么是冥想/沉思式舞蹈?】
Contemplative Dance Practice(CDP)创始人Barbara Dilley与接触即兴的创始人Steve Paxton在舞蹈史上有着许多共同的重要经历。结合后现代舞蹈的影响与深入的冥想实践经历,Barbara提出这一个人与集体共同觉察经历的开放框架。她把CDP称为“一个舞者的冥想大殿”,也可反过来被称作“一个冥想者的舞蹈大殿”。
Contact kids接触即兴亲子活动
声音与肢体游戏项目
家政女工接触即兴活动
自然学舍、赣什么艺术空间、CI在深圳、界BodyMindWork、廾身体 ++body、广州齐齐酱CI研习社、与丸仔有舞又有画、EmbodiedFlow 聚身流动、放风岛DAO、集火实验室、雨棠舞舍、NEIWAI ACTIVE
组委会:
廖书艺、王安迪、陈欣頔、王宣淇、康桐歌、罗英硕、颜维旭、揭小凤、吴张心安、小太阳、铁阳(成员来自BJCI常规活动导师及练习者)
翻译及校对:
廖书艺、陈欣頔、揭小凤、吴张心安、王安迪
BJCI社群老朋友:
史隽皓(Rosalyn)、黄睿明(Emily)、Jan Philipp Laurinat(杨菲利)
北京接触即兴创办于2012年,作为全球接触即兴群体的一员,是一个汇集导师、表演者、爱好者、志愿者的非盈利性社群组织,鼓励社群成员的有机共存。
北京接触即兴的宗旨是支持北京接触即兴舞群,建立舒适、安全的环境,旨在以轻松、安全的方式探索接触即兴;在学习/进一步提升身体语言的过程中,经历一种创造性的过程。
在每周日常规活动的基础上,也举办接触即兴基础&原理系列工作坊、“原野歌集”自然主题工作坊、CI教学交流Exchange、主办或联合主办Touch接触即兴艺术节(北京)、社群大会、身体游牧计划等。